Introduction
教學宗旨和目標:
本校初中及高中的視覺藝術科的課程宗旨是:
• 豐富學生的美感和藝術經驗;
• 加強具審美和批判性思考的欣賞,及創作不同形式的視覺藝術作品的能力 ;
• 透過自主和開放的藝術學習探究過程,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、共通能力、多角度觀點,以及後設認知能力;
• 透過探究多元文化藝術,加強學生對文化及跨文化的了解;
• 培養學生個人情操、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、自我身分以及其對社區、國家、世界的投入感;
• 獲得基礎學習,以備日後有機會繼續接受與藝術和創意工業有關的教育,並從事相關的工作。
為實現課程的宗旨,藝術學習活動須按四個主要學習目標而設計,包括: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、發展技能與過程、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,和 認識藝術的情境 。課程內容:
本科組以教育局頒布之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為藍本,並自行設計相關的教學課題,並為學生設計適當的教學模式,且配合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考核方式作評估。
在初中階段,學生透過整合三個基礎學習範疇:視覺藝術評賞、視覺藝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的主題單元學習,預期學生應能掌握基礎的藝術知識,包括形式知識,藝術評賞及藝術創作的技能和經驗等
在高中階段,通過視覺藝術評賞和視覺藝術創作,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藝術能力。本課程鼓勵學生加強研習藝術的廣度和深度,獨立投入探討藝術在情境脈絡中不同層次的意義,從而將知識、經驗和技能轉化到其他的學習上。創作內容如下
中一級 單元: 美的欣賞、線條、形狀、形體、色彩、質感、均衡、標誌設計 作品: 延伸畫、澳洲文化之回力標設計、日本文化之濃淡剪紙、十年後的我、水晶球創作、迦南15周年標誌設計 中二級 單元: 正負空間的概念與應用、單點透視初探、按比例放大縮小與變形、身體比率、白描技巧、色彩關係與混色技巧 作品: 版畫(藏書票)、室內設計、繪畫(向大師學習)、素描(我的同學)、人像模型雕塑(香港的弱勢社群) 中三級 單元: 寫實的追求之空間錯覺、透視圖繪畫技巧、由印象派到普普藝術、立體的形成 作品: 向大師學習之二次創作、我的理想家園、十年後的我、我的名字我的肖像、迦南15周年吉祥物立體創作 中四 及 中五級 校本評核要求: 中四及中五須按照主題完成四件作品及研究簿,每年級耍呈交兩件創作及研究記錄 顏料運用 (包括電腦設計軟件): 粉彩、木顏色、水彩速寫、水拓印、版畫、廣告彩、塑膠彩、麥克筆、廣告、時裝設計及企業設計 立體物料探索: 現成物、棄置物、傳統物料,例如: 石膏、黏土、陶藝、木藝、玻璃工藝、中國傳統扎作、布藝、時裝立體剪裁、包裝設計用料 中六級 針對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考核形式進行不同的練習,包括試卷一藝術形式表現主題及試卷二設計的應試技巧
任教老師:
紀淑芬老師 (KSF) (科統籌)
劉嘉慧老師 (LWA)